前言身居高位的王稼祥先后经历了三段婚姻,然而在他这些婚姻中却只有一个儿子,就是王命先。在当时特殊年代的一个深夜,王命先下课后看着安静的校园,深觉得一切是那么无力,今天他表面上还是一个人受人敬爱的人民教师,然而明天他可能就会是被拉去游街示众受万人唾骂的“祸害”。回想起近期的遭遇他不敢相信...望着平静的湖面,湖面中仿佛浮现了家人的面容,王命先离开了人世。得知这个消息的王稼祥悲痛万分,王命先的继母回想起也是不禁泪流满面,为此万分痛惜。那么为何他会以如此草率的方式告别人间?他究竟为何原因害怕继续生存下去?我们就要先从他的父亲说起“老派”婚姻的悲剧出生在安徽的一个小村庄里的王稼祥家庭条件还算不错,父亲作为一位商人非常支持他读书,他也不脱所望成绩一贯优异。然而在他十九岁这年他接触到了新的世界新的思想,毅然和同学加入了一系列的爱国运动,这让他的父母感到担惊受怕。当时的大环境可谓是“枪打出头鸟”,正如王稼祥母亲所言,自己的儿子这么聪明长这么大,现在这会那不管是梳大辫子的还是洋鬼子,现在都在严查反对这种思想浪潮,千万不能让自己的儿子成为这个“被打的出头鸟”,他还有大好的前程!就在父母商议下决定给十九岁的王稼祥结一门亲事,按当时人们的话来说“有了媳妇就有了家,有了家,根就扎在了这里”。很快他的父母锁定了他的结婚人选,就是查瑞香。查瑞香是他曾经老师的女儿,可谓知根知底。这段姻缘对于他的父母和恩师来说都是非常满意的,唯一不满的就是一心还扑在思想革命浪潮里的王稼祥。当他得知自己突然要和一个陌生人结为夫妻共度余生,他开始打听了起来,得知这个“老婆”比他大几岁就算了,还根本不识字!这可把他头疼坏了,都不用见面他就知道对方不合适自己。向父母表明了以后,并没有得到父母的理解,父亲只是抛下了一句“过两天就举办仪式”,就定下了王稼祥的终身大事。结婚后的王稼祥并未如父母所愿的回归家庭,年少的他选择继续他的读书之路,然而他的妻子查瑞香为他生下了一个儿子后却因产后病痛不久于世。对于这位“不怎么相熟”的妻子的离世,王稼祥更多的是站在上帝视角怜悯的惋惜,惋惜生命易逝的同时,也深恶痛绝如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老派婚姻。一场突如其来的热恋妻子去世后的几年,王稼祥的父母也明白了他们是无法让自己的儿子按照自己的思想循规蹈矩的,这时的他得到了一个外出学习的机会,他把儿子交由姐姐照看,踏上了去往苏联学习的旅途。在苏联学习的王稼祥可谓是“事业爱情双丰收”,他不但顺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能够更好的参与他想要的思想革命事业中,还结识了一位美丽的“洋妞儿”。上一段老派的婚姻让王稼祥十分渴望一段“天注定”的良缘,他认为真正的爱情是需要等待来的缘分,当他结识到这位外国女友的时候让他有了怦然心动的感觉。两人初相识便打得火热,外国女友的热情将他在异国他乡的阴郁一扫而光,迅速的把他拉入她的生活中,不久后两人就确定了恋爱关系。可上天好像就在跟王稼祥开玩笑一样,他这段没有经过长时间相处和思考的恋爱,让他陷入了痛苦的抉择。初识的女友热情外向,能带给他很多生活中的“正能量”,而两个人真正生活在一起后,女友经常打乱他的生活习惯“想一出是一出”,他需要长时间安静的思考和创作,而女友却更喜欢热爱理想生活,不拘泥于现实。所以这段还未成婚姻的爱情,最终由王稼祥出面亲自斩断了这份缘分,两人就此分手。主席撮合的红线结束在苏联的学习后,王稼祥决定回国,用学来的知识报效国家。之前参加过多次革命运动和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他思想先进,见识长远,和毛主席周总理等人更是无话不谈相谈甚欢产生了深厚的革命友谊,王稼祥也多次参与了国共战争,在一次反围剿战争中他不幸受伤。当时的他来不及撤退,被飞溅的榴弹击中炸穿了肠胃,在当时有限的医疗条件下他只能忍痛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坚持做完手术,缝合了被炸穿的肠子,紧接着还没有恢复好的他便又参与到红军长征路上,多次伤口破裂缝合,给他日后留下了病根。彼时三十岁且身负重伤的他让毛主席于心不忍,和身边的友人商议了起来,十分心疼这位孤家寡人。便想着介绍一位“贤内助”给王稼祥,在同行的女同志里面,主席锁定了朱仲丽。毛主席在和王稼祥相处的过程中也听他口述了对于两段感情的无奈,所以毛主席并没有直接介绍让他们两个相识,而是巧妙地给他俩制造机会,引导他们相识。主席将王稼祥的病例交由朱仲丽,并且再三叮嘱要照顾好这位病人。事实反而被照顾的却是朱仲丽,这个内向容易害羞的姑娘,面对她王稼祥则会讲述一些战争中的趣事和过去留学的见闻。在两个人日渐相处下她被王稼祥儒雅的性格和温润的谈吐深深吸引,她爱上了和这位“病人”谈话聊天,日渐开朗了起来。慢慢的全部队都看出了这郎才女貌的一对爱情的萌芽,唯独这对碧人却不愿挑明。最终还是在主席的撮合下,两个人挑明了关系,走入了婚姻的殿堂。新婚后的二人也是好不甜蜜,这一桩“主席撮合的姻缘”让二人都十分满意,日子过的也是蜜里调油,作为护士的朱仲丽日常就在照顾丈夫曾经伤残的病体,让战友们唯一遗憾的便是两个人没有孩子,善良的朱仲丽并不在意这些,而是随着丈夫说到“看缘分”,并且她声明,自己有儿子,就是王稼祥和第一位夫人所生的,在留学前期交由姐姐抚养的儿子王命先。独子的悲惨命运王命先也许是继承了父亲的聪颖,十分勤恳好学。结束学业后性格内敛的他便选择留在学校内教书育人,和妻子结婚后过上了平常人的生活,而父亲的优秀并不能使他平凡。身旁有人提起父亲时总是让他引以为豪的,父亲的种种事迹好像他人生路上的灯塔,照亮着他来时的路,一直指引着他坚定不移的向前。可到了那个特殊的年代一切都开始变了,父亲的伟岸事迹在那些人口中一下子变了味道,连同着他们一家都被扣上了莫须有的罪名,他深知父亲现在也是举步维艰,自己一直都在坚持着。可当那些极端分子真的来临,把他家里搞得鸡飞狗跳,经常是前一秒家庭温馨,后一秒自己和妻儿就被抓走,关到闭塞的屋子里挨个“谈话”,谈话过后又是一片风平浪静。王命先不知道这样的日子还要在他身上持续多久,在一次晚课结束后,他漫无目的地游走在校园里,作为教育行业的领头人,他不明白国家现在的处境为何会变成如此,他也不敢相信父亲此刻背负着怎么样的命运。不知不觉站在桥上,他望着平静的湖面好像倒映出了妻儿的脸庞:“如果我走了呢?”王命先心里默默想着,这样的日子,今天他还能站在课堂上授予学生毕生所学的知识,能够在大众面前侃侃而谈,可是谁知道在哪个明日,他就成了被压在大街上让别人批斗的“坏分子”,那妻儿又该何去何从。想着这些悲观的事情,王命先累觉未来无望,更不愿意再连累妻儿,最终选择一头栽下,将自己泯灭于冰冷的河水中。当妻子还在等待丈夫下课,而王命先却迟迟未归之时,妻子顿时觉得不大对劲,怀着忐忑的心情在学校桥上的小河边发现了丈夫的遗物,即使看到尸体也让他一时间无法接受丈夫逝去的事实。同样不能接受的还有王稼祥,作为王命先的父亲,他缺席了儿子人生中很多重要的时刻,出生一个月自己的儿子便失去了母亲,只能在姑姑的照料下长大。自己国外学习归来后又因国事实在无法脱身,无法和自己的儿子有片刻父子的温情。现在儿子又因为自己的一些政治原因选择自杀,这让他非常自责。朱仲丽面对这个儿子也十分的痛惜,这么懂事的孩子,一个舍己的教师却因为父亲的政治影响,断送了自己的生命,想起王命先时她也情难自禁忍不住抽泣了起来。结语在那个罄竹难书的年代,而王命先的命运似乎比他们更加悲惨,母亲离世父亲来不及的关心,很多政治问题让不少中国的人才断送了自己的一生。这些都是压死他的最后一根稻草,面对时代悲剧,宁愿选择自尽也不愿受辱于他人,这是属于民族的灾难,历史的悲剧!让我们铭记这段悲哀的历史,背负着先人的遗憾砥砺前行!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